同比95%的高增长市场!中国各城市如何分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2022-05-23 10:36:54

如今地产业偃旗息鼓、经济增长动转换,以科创产业立国,带动经济向下一个能级跃升,越来越成为国内的主要经济国策。而在这些产业中,有一个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极强的领头羊,那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爆发的背后逻辑,是国家对发展制造业战略的高度重视以及双碳战略的坚定实施。要知道,201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70%,远超50%的国际警戒线。

因此,发展电能、氢能等替代能源也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增强我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减轻潜在的国际局势动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国之重大战略举措。

除此之外,2022年的俄乌战争,大幅拉高了油价,导致使用成本飙涨,让越来越多的汽油车的客人选择新能源车作为代步工具。

相比于地产业是万业之母,汽车业也是工业经济皇冠上的明珠,它也具有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关联产业多等特点。因而如同房地产一样,具备极强的产业拉动效应。

作为新经济的驱动引擎,全国各地开始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密切关注。几乎每个城市,都想获得这个新增长行业的垂青,期盼以高增长的大产业带动城市整体工业经济。


特斯拉上海工厂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知当前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同城市的产业经济布局可以如何精准衔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浪潮呢?能否抓住这样的新产业发展机遇,从而升级原有的工业体系,达到新的产业发展高度?

接下来我们用此文做分析,旨在为计划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城市梳理思路,寻找到嵌入这条高增长赛道的突破口。

01 全球最大的工业新兴市场

从行业历史进程来看,经过近8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快速迭代。如今,这个行业已基本完成从产业孵化、到政策补贴激励阶段,正在快速迈向市场化内生需求推动的阶段,2021年国内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000亿元。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艾媒数据中心

并且,近两年行业轰轰烈烈的走势,同样引发了全社会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

如今,汽车行业的竞争从行业内部的竞争逐步演变成了社会最优质要素的竞争的,传统汽车巨头、造车新势力、消费电子巨头等各自在其擅长的领域里打造了很强的流量效应,在汽车产品在制造端差距在缩短的情况下,借助流量效应在新的品类进行品牌再塑造。


比亚迪生产线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为何这样说?我们来看如下一组数据信息:

(1)最新的经济数据是,2021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占到全球市场的52%的市场份额,今年1~2月,更是同比去年增长95%,占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65%;

(2)中国已建成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和;

(3)中国拥有领先的量产动力电池技术,是全球范围内电动出行商业模式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

展望未来,根据彭博社的预测,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于2025年达到1,100万辆,并且随后在2030年增至3000万辆,这是一个3倍总量级别的增长赛道。预计到2040年,全球预计将售出约6, 000万辆电动车。

在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大市场内,全国各个城市都跃跃欲试,希望引进这个快速发展的新产业。但面对这个庞大的产业生态系统,各个城市的产业招商应该如何精准卡位,选择合适的细分市场进行定位?

这就需要我们对产业链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从产业聚集的空间经济地理特征去理解各个城市可能会拥有的机会。

02 全新的产业链,创新的机会在各个环节雨露均沾

认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独特性,就要有个根本上的判断,那就是:相比传统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单一的动力系统调换,更是系统性的产业更新。

这是一个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各类产业创新的集聚场景,这里面有大量“汽车之外”的技术应用于汽车生产,一方面成就了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汽车的智能化成为大量跨界技术的应用舞台,汽车成为牵引其他产业加速创新的重要力量。

总体来看,这个产业生态系统主要从能源端、智能体验端以及充电桩端三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


新能源汽车价值链分析

在上游能源方面,新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获取是主要的产业来源地。

新能源汽车从能源替代角度上,主要有风能、水能、太阳能以及创新技术的氢能和核聚能等几种能源形式。而在这些众多新能源类型中,人工太阳已经进入到实验室课题研发阶段,商业核聚能也是新兴战略领域,目前已经有资本开始下场投资研发,如米哈游和蔚来资本共同领投的新公司能量奇点,已经完成首轮融资。

而氢能产业的发展,现在已经是我国重要发展方向,从空间布局上已经形成了一些氢能产业带和氢走廊。核心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山东、河南、内蒙古、广州、张家口等13个城市。

从矿产的角度上,主要有锂矿与磷矿,领域的龙头企业为天齐锂业与湖北宜化。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游层面,则涉及的面非常广,从锂电池到光伏、风电、储能、再到特高压、智能电网,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这个链条的产业城市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下游涉及的产业面也非常广,主要为品牌整车厂商和零部件制造商。在分量最重的整车厂商这个市场上,既有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也有新能源电车的新势力。传统汽车转型发展代表为上汽、长城、比亚迪、北汽、广汽、长安、东风、吉利等;造车新势力核心代表企业为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

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变革,智能网联不断强化车企的数字化,汽车产业链的价值重心正加速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向价值链的两端转移,新能源汽车行业日益重视研发设计与后端软件溢价,赋予汽车行业更多消费与科技属性。


03 整车市场,新造车势力群体不断涌现,深刻影响汽车工业布局

中国已形成完整的生产制造产业体系,地理上产业集聚效应较为明显,上游、中游、下游的产业节点,覆盖中国大多数疆土。

但是根据相关企业数量可以看到,排名前十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安徽省、陕西省和湖北省。

由此可见,广东省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产业集聚地,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江苏省、湖南省和山东省紧随其后,分别占全国比例为8.15%、6.96%、6.33%,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新能源产业集聚地空间布局图

如果从大的空间布局来看,不算能源端,上游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材料,以及导电剂、铜箔等关键辅料,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和山东。

中游涉及关键部件研发制造,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三电系统,以及智能互联网部件、传统汽车零部件、电池管理系统等。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和湖南。

下游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充电桩和充电站等,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和浙江。


省域范围的全产业链布局图

04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的空间地理布局规律

如同各个产业一样,新能源产业也存在很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

从车企的地理选址特点来看,新能源汽车总部、研发中心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技术需求,偏好选址在一线城市,上海首选,北京次之。

根据统计,共有8家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包括特斯拉)的总部、研发中心或者生产基地落在上海,当选最受新能源汽车品牌欢迎的城市;北京次之,7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集中落子。

其次为毗邻大都市圈的城市群或者区域位置绝佳且有深厚工业制造基础的经济发达城市。如长三角城市群里的杭州、合肥、常州;珠三角城市群的广州;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及深厚的工业制造基础的青岛、郑州等为品牌中度偏好的城市。

新能源车企,因不同的实力背景,18家新能源品牌被划分至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的品牌,拥有国企、央企背景,主要为国内传统的汽车巨头为主,如:长安汽车、一汽、东风汽车、北汽、广汽、上汽;

第二梯队是新能源汽车中的实力派,主要为一些区域民营型创新进取型汽车梦想家,分别是: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

第三梯队则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后起之秀,多为资本风口下的企业,主要为:威马汽车、爱驰汽车、天际汽车、哪吒汽车(合众新能源)、零跑汽车。

那么,这三个梯队的车企,各自在产业布局方面,有着怎样的模式和规律呢?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空间布局特点。

第一梯队作为中国汽车界的代表,在新能源的工厂布局上相对比较保守,总部不在一线城市,偏好在熟悉的城市开辟新业务,近年来也有走出舒适圈的趋势。

第一梯队:熟悉的他乡布局


第二梯队的新能源实力派汽车品牌,几乎有一个共性,就是拥有一个敢于做梦的汽车梦想家创始人。他们凭借创新的研发能力已经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实力品牌。

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实力派拥有相当数量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撑起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市场的半壁江山。而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自主造车领军品牌销量有所增长,业绩表现不俗。同时,他们也拥有了自建或合建工厂,随着汽车产能的不应求,纷纷在其他城市布局汽车生产基地。

第二梯队:全国布局生产基地


造车后起之秀无论是总部亦或者生产基地,更钟情于南方城市。上海的开放与包容特质吸引了第三梯队车企总部的落户,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成熟的角色分工也满足了他们对生产基地在距离、成本上的考量。

第三梯队:偏爱长三角


05 不同城市,该如何迎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

综合来看,从产业布局的地理性聚集特点来判断,可以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1、东部城市结合产业基础和科技资源,依托上海的经济贸易优势,未来必将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为载体的创新力节节攀高。在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高度发展的角度上,未来江西省南昌、赣州、上饶等地是近年来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

2、整个西部地区,重视科创,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好。西南部以成渝为首,形成了核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聚集地。未来成渝两地,产业链红利将会更加下沉及延展周边其他城市,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如绵阳的利用自身的科技资源、深厚的工业制造基础、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与成都的距离,将有机会成为综合性一站式的的中国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3、西部有清洁能源的地理城市,可以把再生资源当转型升级突破口,打造新的能源基地或者算力中心,解决东部城市完备产业链的大量算力的压力,积极融合东部城市,大力发展算力产业,形成东数西算的态势。

4、东北城市可以依托传统的汽车变革转型,同时与京津冀城市群协作发展,实现从技术到服务的全面腾飞。京津冀区域,未来汽车后市场服务将会有较大提升。

5、南部城市,新能源车企布局相对集中,未来需协同发展。广东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研发投入、技术转移以及创新载体培育方面,成绩突出。未来粤西北及广西地区相关城市可与广州、深圳、佛山以及东莞相关城市协同发展,实现华南地区的协同创新联动,产能与投资力度将有大幅提升。



领易咨询

助力中国大消费产业升级

专注于文化、旅游、商业和房地产

文旅小镇策划咨询、旅游目的地战略咨询

文旅商业资产管理

产业小镇咨询、城市更新咨询、产业新城战略咨询

微博:邹毅_Brian

微信:brianzouyi

公司网站:www.linkeasechina.com


相关推荐

精品文章

房地产观察家

Copyright 2018-2022Linkease Business Consulting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17042号搜宜思可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