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关头,方显英雄本色。
2020年初,“黑天鹅”振翅。打乱了地产企业的经营节奏,也打乱了地产人的计划铺排。眼下抗疫期,地产企业如何自救是当下面临的重要生存问题,然而自救过程中,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所以大家请看,疫情之下,地产人的七张面孔。
1
投资部
暂缓拿地,适时捡漏
年初红红火火,正是投资拿地的好时节,谁料“冠状病毒”一来,所有计划急刹车。
重庆、四川、安徽、湖南、广东、陕西等地相继发布公告,自1月31日起暂停省本级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这并非简单的暂停,其影响力历史罕见。各房企见状,只能将“储粮”之事暂且搁置。
受疫情影响,短期内受压,全年或将出现两个投资高峰期,分别发生在一二季度交界以及三四季度交界期。其投资策略上,标杆房企将呈现如下3方面特征:
1、投资布局依旧是一二线城市以及长三角、大湾区,同时关注疫情过后,局部销售反弹较快的区域; 2、投资方式上,上半年收并购会占主流,开发商通过出让土地获得现金流;下半年招拍挂会更火一些,土地会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头;3、如果疫情时间久,那么接下来或许会有很多重磅的公司甚至集团类收并购。
为此,“云办公”期间,地产投资人员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早谋划、多渠道、紧抓市场机遇,把握危机中的土地投资机会。需做好如下4点:
1、保持进驻城市土地挂牌信息的跟踪。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如果有捡漏机会一定要努力争取。目前已有不少城市土地招拍挂暂停或价格将有所降低,加之政府税收增长放缓,如此来看,必将存在一定的捡漏机会;
2、收并购项目继续跟进。对于周边未进驻城市,梳理好前五年土地成交信息,形成土地分布城市地图,分析筛选出可参与收并购的项目;
3、勾地项目保持跟进。结合自家企业现金流现状,合理把控挂牌时间。关于产业招商类勾地, 分析各城市2020年产业招商重点,提早与招商负责人沟通对接,寻求勾地可能性;
4、加强对新业态、新产业地产项目用地模式的学习。本次疫情,势必会对地产业的发展产品产深远影响。大众对康养类地产项目的重视程度一定会更加敏感,政府也会更加重视对这个产业的项目供地和项目引进。未来谁拥有真正的康养产业能力,必将成为拿地的核心竞争力。新的康养地产可能是未来拿地投资的热点。
2
研发设计部
苦炼内功,产品为王
“工作太辛苦,每天在宅在家睡觉多幸福”,成为不少当代人的梦想,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竟帮大伙儿“实现了”。
整个春节宅在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房子功能的重要性:一定要有房,而且要有大房子,小区设施完备周全,在家就能健身运动,下楼就能满足各种食品、药品以及几乎所有生活必需品。
一场疫情,对面消费者的购房需求产生了一定影响,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研发设计部人员开始思考:一种抗疫户型的重要性。眼下居家隔离期间,或许是研发设计人员苦练内功的绝好时期,如下3方面的思考值得借鉴:
1、关注客户对产品的新需求。受疫情影响,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点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楼房内部设计,开始更加关注容积率、层高、空气流通性等等。再往更大层面来看,郊区性、度假康养类产品或将成为新的需求热点;
2、制定“抗疫业主需求调查问卷”。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研发设计部人员可以采取线上“抗疫业主需求”问卷调查,将问卷发放至业主群,收集业主在疫情前后对产品需求的变化,以此为一手资料,研发出新的产品户型。
3、在原有产品配置上进行重点提炼。本轮疫情,可对有利于提升绿色健康的产品点进行提炼和宣导,适时调整更合适的配置。比如,增加景观健康植被、增加智能化设施、解放双手等;
4、研发更高标准的康养社区产品。康养地产,曾经一直与养老地产的概念混合。但真正的、新一代的全社区的大康养概念,是个需要重新思考的产品战略。身、心、灵的全面康养,如何在产业资源整合、功能配套、公共空间和户型、精装等不同角度全面植入,是个系统性的需要研发的大课题。
3
销售部
线上卖房,业绩大考
在本次疫情中,遭受冲击波最大的当属地产销售。
一方面,疫情抑制了短期的市场需求,七成民众受疫情影响延迟置业计划,认为疫情对购房信心有影响的高达九成;另一方面,从售楼处禁止开放到开工延期,第一季度销售惨淡已是不争的事实。
纵然有不少房企还在拼命挣扎着,以期线上卖房以解销售“饥渴”,吆喝声很大,实际效果却很有限。归结起来,疫情对地产销售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3方面:
1、疫情后,百强房企为维持公司的流动性及上市公司业绩的稳定性,或将在部分城市有选择性的低价甩货,以此缓解资金及存货压力;2、往期的3,4月份小阳春基本不可能出现了,疫情过后售楼处解禁正常营业,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的上门量;3、顾客对产品的敏感点将发生变化,对物业服务、居住空间、生活配套等要求骤然提升。
那么,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及客户需求带来的变化,地产销售应充分利用居家隔离,“云办公”期间,做好自身销售思维的转变以及心理状态的调整。做好如下4方面工作,将事半功倍。
1、老业主维护。对于有些业主还没网签,提醒网签需要资料。此外,疫情期间,有的业主买不到口罩、囤菜不足时,地产销售人员可为老业主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人文关怀,感化他人,为后期现实老带新作铺垫;
2、前期项目来访未成交客户梳理。年前,可能存在不少意向客户,对其进行意向程度梳理。同时,疫情期间对他们进行微信、电话慰问,以此增强粘性、互动,邀约开工后再次到访;
3、线上挖掘新客户。疫情期间,大多数企业选择“云办公”形式,那么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刷手机、刷视频的时间相较于正常上班更长。由此,可以充分利用抖音直播拓客、微信运营拓客等一系列线上拓客渠道,挖掘更多潜在客户;
4、个人心理状态及销售思维调整。毕竟这是一场持久战,短期内恢复较难,要做好应对挑战的心理准备,切忌消极懈怠。可有效利用隔离这段期间,练好销售内功,制定返岗后的销售作战计划,迎接业绩大考。
小阳春虽然没有了,但16万亿规模的行业还是值得留恋。
4
策划部
打破常规,涅槃重生
售楼处“搬家”至线上,这个向来靠着头脑吃饭的地产策划正悄悄向上生长。
一直以来,地产策划饱受争议,去年的样板间灯碎了,再次将地产策划推至风口浪尖上。这个看似吃力不讨好的岗位,其实一直以克制欲望、沉得住气的姿态默默在项目背后付出着。而疫情的到来,似乎在慢慢改变着这一格局。
然而,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对地产策划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将面临如何实现有效的线上影响及线上投放的问题。如何抓住新机遇,重塑地产策划人的价值,还需要认清如下4点:
1、学会巧蹭营销热点。疫情期间,更适合做公益推广,弱化营销信息,恒大捐赠则是典型案例。此外,推广需谨慎,非常时期,服从住建委的各项规定,不要给项目增加负面新闻;
2、注重新媒体传播。例如抖音、快手这类新媒体传播流量大、传播快,在制定营销推广计划上可考虑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目前,以金茂为代表的的品牌房企已打破了线上“0”销售格局,还是值得期待的;
3、线上推广要花心思,不是为了做而做。同样是做线上直播,有的项目邀请本地自媒体大V线上讲解购房、置业顾问表演才艺、直播红包,花心思包装及推广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传播效果的;
4、加强个人学习及成长。因为疫情,策划人意外获得十分充裕的闲暇时间,那么在大家放飞自我的同时,谁能抓住机会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切也就能在疫情之后,获得更多的成长。
5
工程部
基建狂魔,提质提效
2月10日复工、复产是大部分地区规定的,但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复工却是困难重重。
目前,以恒大为首的多家房企将复工日期延期至2月17日后,可即便如此,结合当下疫情现来看状,工地的生产经营必将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严苛监管。此外,对于湖北、湖南、河南、安徽这种劳动力输出大省,不可避免的对劳动力流动性造成影响。
“黑天鹅”肆虐,对最前端的工程生产而言,造成的影响除了项目开工延期、劳动力不足外,还有:1、工厂停工,生产所需的材料,短期内将面临短缺;2、打乱工程进度,影响销售许可证的领取,以及项目交付日期,间接影响到销售及资金回笼等等。
那么,为了应对疫情对工程生产带来的影响,以“提质提效”为核心出发点,工程部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居家隔离这段时间,学好以下2类知识技能:
1、学习穿插施工。即在主体施工开始后,将后续工序分层合理安排,实现主体-户内装修-公共-外围各工种分段分层单工序流水施工完成,可为单项工序提供充足的施工时间;
2、研究机器人工程。建筑业历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如今从事这职业的人越来越少。如果能够用机器人来造房子,那么就不存在“用工荒”及安全性问题,大大提高了工程生产效率。这块,碧桂园杨老板正在探索中,或许不久将来带新的变革。
6
物业管理部
坚守一线,共克时艰
医院是前线,小区是底线,坚守好底线是对前线的最好支援,社区物业便是对抗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防疫一线,我们致敬最美物业人,是他们拉起了一道道绿色防线。眼下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性阶段,以无数物业人组成的各大物业公司同样在“防疫”中的表现亮眼。例如:
万科物业开展外卖快递短驳、垃圾定时代扔等系列动作,为业主们当好“最后一百米”的服务者;碧桂园服务创新性地在电梯里面试安装紫外线消毒灯;保利服务采取“线上+线下”的采购服务,定期在业主群发布生活类商家链接,引导业主线上采购。
但也有不少小的物业公司防控不足。除了常规的严进严出、公共区域消毒、科学宣传等防控外,或许下面这2点值得学习借鉴:
1、科技助力智慧物业服务。除了推行常规化的防疫举措,碧桂园、绿城、蓝光等不少房企运用数字科技化进程与智慧物业优势,利用自家生活平台,为业主提供疫情状态下更为贴心的“无接触”服务。例如,跑腿代买、线上云采购、医生云诊疗等服务;
2、无人机送货、消毒作业。无人机在本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人机送货,能够有效避免人员密集接触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而在消毒作业方面,据悉,一架无人机每次可携带5斤左右的消毒液,单次喷洒面积可覆盖660㎡,比传统人工喷洒效果更好。
此外,万科物业、龙湖物业还纷纷支援火神山,值得称赞。疫情之下,物业企业响应政府号召的同时,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或成为企业树立良好口碑的关键。
7
老板
没有上帝,学会自救
2020年,员工难,老板更难。
过去的2019年对中小房企来说,非常不易,2020年春节的疫情基本上是雪上加霜。相较于大型房企,中小房企本身就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眼下,受疫情影响,销售陷入窘境、工地难复工、加之人力成本和偿债压力,环环相扣之下,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
当前不少中小房企还处在担忧、观望和焦虑的阶段。因此,作为企业老板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审时度势,思考下一步的发展策略才是当务之急,比如:
1、调整经营战略,稳现金流。审视疫情对企业经营的现实影响与损失,预估现金流还能支撑时长;制定开源节流关键举措及行动方案,及运营效能提升计划;减非主流价值业务、减不带来现金流的业务、变现非核心资产等,与员工达成“活下去”的共识;
2、制定中长期激励计划。减少当期薪酬支出,提高核心骨干及人才预期收入。适时推进事业合伙机制,创新评价和激励方式,激励“抗疫”中的奋斗者;
3、多样化办公形式。地产企业可针对相关岗位需求及当地政府要求等,采取在家办公、远程办公及现场办公等线上线下多样化工作方式。制定在家办公、远程办公操作规程与工作细则,分解目标,细分工作任务等;
4、加强对康养地产产品的重视。此次疫情,给行业最大的冲击和反思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医疗和公共卫生设施。在医疗条件和公共卫生条件越发达的地区、项目,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此次疫情必然会促进中国的医药卫生产业有长足的发展。地产业应该与时共进,战略性的、系统性的思考康养产业与地产业的结合。这应该是老板和CEO层面最需要反思的问题。
以上,曾有人说过,2019将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那么2020年初的“黑天鹅”证明,此话所言非虚。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该这样消沉下去?当然不是,所谓历史,是你我他这些普通人创造的,当所有人一起奋进,那么历史也将就此改变!
诸君,共勉。
典型的避世、隐逸、奢华、疗愈型高端度假酒店
2020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年份。
疫情之下,地产人的七张面孔。
绿城管理的业务范围被打开,相应的营收也将得到改善。
房地产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