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866个县城的春天终于来了!

2022-05-31 15:10:10

“春雷响,万物长”

2022年5月6日,两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此“意见“一出无疑是划过全国1866个县城天空的一声响亮的”春雷“,为广大县城未来发展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新方向,保障县城建设正常用地需求;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完善县城教育、医疗、交通、养老托育、文化配套设施建设等举措,县城的全面复苏、激活及成长将为我国全面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最为重要的肌肉和血管。


“忆今昔,县城之殇”

1、人口流出之殇

常住人口众多,但人口流出巨大。县和县级市的常住总人口7.61亿,占全国人口的54%,但其中1.5亿人口从全国近1900个县城流出;一般县城,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人走出县外;县级市,大约每10个人里有一个人外流。

2、基建及城镇化失速之殇

县城市政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县城城镇化趋势一致,近10年来增长停滞。近1900县城的城镇化率为24.2%。一般县城,约八成人口仍在农村,城镇化率不及全国一半,城镇化发展速度近乎停滞。

3、区域发展不均衡之殇

不同区域县城发展,展现出“冰火两重天“般截然不同的结果。核心城市发展的县城,如江苏和浙江的县城,实现藏富于民,各种基础建设,完全不输其他省的一般地级市;资源禀赋型城市发展的县城,如山西和山西部分县城,由于煤炭资源禀赋等原因,人民财富两级分化,贫富差距巨大;衰落型城市发展的县城,如东北和西北部分县城,由于资源枯竭或工业衰退,人口剧烈流出,当地房价出现300元/㎡这样一幅非常奇特的图景。

“人回流,县城再兴”

一直以来,北上广深都是最吸引大家关注的。从“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到“逃离北上广”再到“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老家搁不住灵魂”……

在所有的这些讨论中,一个在我国更为广泛存在的地方,却总是默默无语,那就是——县城。

而县城需要给“人回流“一个响亮而掷地有声,无需辩驳且无法拒绝的理由,拥有丰富的稳定就业体系,与大城市并无二至的商业配套体系,不断优化的教育培育体系,以及提升区域自豪感的历史文化体系。

1、稳定丰富的就业体系,促人口回流

让县城通过交通、网络和大城市建立联系,使县城成为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一部分。这种联系,包括城区融合(临近大城市的县)、产业融合(距离大城市有一定距离的县)等,其中重视县城和大城市的“互补”的一面。

大城市经济规模大,活跃度高,具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条件,未来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一定是和大城市建立起某种密切联系的地方。回看现实也是如此,一些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县市区,正是因为和大城市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农业方面,高青的纽澜地牛肉,通过建设“盒马市”,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销量比疫情前上涨了300%以上;

曹县以电商等网络经济和许多城市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汉服”“绣花”等产品源源销往诸多城市;寿光以“北菜南运”和“南菜北运”,在许多大城市蔬菜市场占据重份额。

制造业方面,一些县域经济和总部在大城市的企业,构成链条式发展。梁山中集东岳车辆有限公司,原来是一家民营企业,后来并入招商局集团旗下的中集集团;

临沂的银麦啤酒和淄博的绿兰莎啤酒,并入青啤。有些驻县企业没有走兼并之路,但成为大城市大型企业的重要配套工厂,其中不乏隐形单项冠军,在大城市产业供需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品质接轨大城市的商业体系,促人口回流

让县城中的年轻人的消费标准直接对标大都市。当县城的商业中心承担起年轻人的“社交空间”的功能时,也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大都市年轻人的社交生活模式是否适用于县城?同样的功能在县城同样能吸引到年轻人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互联网造就了消费人群的“高线趋同化”。具体而言,互联网的信息同步让县城的年轻人具有和大都市年轻人同样的标准要求。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已经让所有年轻人在网络世界实现了“世界大同”,县城的商业中心所要做的就是,将这种“世界大同”拉近到小镇新青年的身边——不必到大城市,就能感受到大都市的商业繁华,这就是对县城年轻人的一种打动力。

而县城毕竟不是大都市,要打造“不输于大都市的繁华商业”,从本质上说,县城的繁华商业不逊于大都市的是“商业浓度”和“商业品位”,而不是“商业规模”。大都市可以有多个商圈,多点繁华;但是县城的繁华就是集中发力,将一点做足。

更为重要的是,县城的商业繁华比大都市更需要人气“外显度”!大都市本身人口基数就大,商圈的繁华程度,关键在于防止被其他商圈稀释;但是县城人口本身就不多,而且需要通过繁华来吸引人气,所以,“显得”繁华是真的繁华的前提。

3、长期发展的教育培育体系,促人口回流

对待县城中的年轻人,就应该采用“孵化逻辑”。那么对于县城,要把年轻人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应该让年轻人在县城特有的产业特色基础上受到有特色、有专长的公共教育,为日后不出县城安居乐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在县城打造教育高地,尤其是打造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基地。

让职业教育成为县城给乡镇年轻人提供的上升通道,从《正在消失的壁垒——腾讯小镇新青年研究报告》的数据看,62%的小镇新青年在过去三年曾报读自我提升课程。实现升学或考研、满足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爱好、提升职业技能是排名前三的课程选择。所以,如果县城能够为年轻人提供良好的职业教育,让年轻人具有一技之长,这对于县城及周边乡村的年轻人都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良好的职业教育不仅可以为县城及周边乡村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更广阔的上升通道,还能够为县城的产业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有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将极大地帮助县城引来优秀的企业,带动县城产业的提升发展。

4、提升自豪感的历史文化体系,促人口回流

塑造可以比肩大城市的文化自豪感,加强本地的文化自豪感建设,有助于凝聚起新进入县城的年轻人。更为重要的是,县城树立文化自豪感,有助于对那些走出县城的年轻人形成感召力。

活化在地文化,发展县城旅游,不一定要把县城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支撑城市发展的强产业。实际上,县城中的旅游资源很少能支持高能级的旅游产业。县城一定要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发展旅游,目的是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认知度,从而构建起城市品牌。

为此,县城所要做的并不是打造“旅游景点”,而是“城旅一体”,即将城市的商贸、文化、生态、城乡建设等进一步融合,推广自身城市品牌,推广城市人文气息,做城市认同,让人的自豪感由内而生,自发的更愿意呆在这个又历史文化底蕴又活力无限的县城之中。

“郡县治,天下安”

城市群的大框架就好像人的骨骼,而其中的县城就是肌肉和血管。骨骼再好,没有肌肉血管也是空架子。

所以,未来只要做好转型,找到自己的路,县城可以说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而这次发布的文件就是极大的政策利好。

政策面给支持,自己也努一把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县城未来可期。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市政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从城市产业角度看,产业类基建包括产业配套设施、商贸物流网络(物流中心)、消费类基建(商圈)等;

市政设施包括交通设施(道路/停车场/客运站/充换电站)、防洪排涝和防灾减灾设施、老化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数字化改造等;公共服务类基建包括医疗卫生(含中医院)、学校、养老托幼场所、文化体育设施等;

环境质量基建包括历史景观保护、生态绿地系统、绿色建筑、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

县乡衔接主要是基建向乡村延伸,如管网延伸、医疗卫生共同体、城乡教育联合体、县乡养老服务网络等,都是未来政策红利的主要释放产业,把握其发展脉络及机遇,将是巨大的与时代共舞的机会。

全国1866个县城的春天终于来了!



领易咨询

助力中国大消费产业升级

专注于文化、旅游、商业和房地产

文旅小镇策划咨询、旅游目的地战略咨询

文旅商业资产管理

产业小镇咨询、城市更新咨询、产业新城战略咨询

微博:邹毅_Brian

微信:brianzouyi

公司网站:www.linkeasechina.com


相关推荐

精品文章

房地产观察家

Copyright 2018-2022Linkease Business Consulting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17042号搜宜思可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