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城市如何打造明星网红文化街区?4大核心策略!

2022-05-23 10:47:13

近年,几乎所有城市的文旅业,都在卯足了劲地追逐一场“网红打卡地”的比赛。

在成都的街头感受慢节奏的生活,再去重庆洪崖洞体验赛博朋克的风格;到厦门的鼓浪屿拥抱浪漫与文艺,再到西安永兴坊喝一碗“摔碗酒”;看一眼丁真生活的小城理塘,再到冲浪胜地后海感受一下浪迹天涯的自由……它们踩着互联网的风口,在社交媒体上名声大噪,成为无数人追捧的诗与远方…

在消费主义、娱乐至死的互联网时代,“网红经济”带来的快餐文化一点一点地腐蚀着人们的精神和观念;但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苏醒,面对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和浮光掠影的快餐文化,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而是转向深度且沉浸的心灵触动与感官全开之旅。渴望真正地“阅读城市”,参与到城市的深度互动中去。

人们转而将目光放在了城市里默默发光的隐秘角落,开始从网红打卡进入深度城市文化探索的新阶段。漫步在城市的边边角角,试图深入城市纹理,了解街道和建筑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片刻。这种小众、新潮又有深度的旅行方式正成为一部分人新的“心之所属”。


城市学家雅各布斯曾讲到,街道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区域,是使用得最频繁的城市器官。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有意思,那这个城市也会显得很有意思;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单调乏味,那么这个城市也会非常乏味单调。

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里的大量传统街区、传统文化底蕴被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区及钢筋水泥现代建筑取代,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正逐渐面临消亡的风险,导致经济冲击下严重的文化危机和社会危机。近年来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对城市文化等软实力的建设日趋重视。

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一些老街区被成功改造为城市的旅游名片成为居民和游客打卡的新网红地标,商业也成为引领老街活化的关键驱动力。

01 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分布特点:聚焦省会城市,资源禀赋占优势

2021年初,文旅部制定发布了旅游行业标准《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该行业标准明确,“旅游休闲街区”是指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和娱乐等业态,能够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览、休闲等需求的城镇内街区。

一座城市的文化街区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与精神的集中展示,它既是本地居民消费的重要场所,也是国内外游客首选的目的地。2022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全国共有包括北京前门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南京夫子庙、成都宽窄巷子等55个街区入围。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按地理分区数量统计,华北地区7个,其中“京津冀”占5个;东北地区3省各占1席;华东地区17个,其中“江浙沪皖”占10个;华中地区5个,其中河南和湖南各占2个;华南地区5个,其中广东和广西各占2个;西南地区11个,其中川渝各占3个、云南和西藏各2个;西北地区7个,其中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占3个。由此可见,东西部地区由于文旅资源禀赋优越、文旅业态丰富,占据了一定的先机。

从省域城市入选数量分布来看,主要以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城镇街区为主要对象。其中,北京、上海、重庆3个直辖市共有均有2个以上街区入选,且均分布于中心城区核心地带。比如,北京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上海黄浦区思南公馆街区、重庆沙坪坝区磁器口。

02 街区“网红化”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消费经典

网红街区大部分都充满了历史韵味,很多甚至拥有不少历史保护建筑,是在百年老街上重新焕发的商业活力。随着新消费品牌的不断涌入,也为网红街区带来了既年轻又“潮”的消费者,历史与潮流的碰撞使其成为了时下最为热门的消费经典。

我们来看看上海、成都和东京的的案例。

1、上海愚园路和杨浦大学路

“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历史街区是上海的文化标志,作为中心城区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愚园路通过更换陈旧的公共设施、重塑街区景观结构,完成了社区微更新,被称为“螺丝壳里做道场”式的更新典范。经过统一规划和精细化的微更新,如今的愚园路,独特的人文历史特色与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存,不仅街道颜值焕然一新,而且还融合了艺术、设计、人文、娱乐等多重主题,为居民提供了邻里交往的公共生活空间,激发了街区和城市的活力。

上海杨浦区大学园区与五角场之间700多米的大学路,是上海网红街道之一。由于所在地点的青春氛围,从设计到业态的温和渗透,大学路成功创造了一个不同人群可以逗留观望的生活空间。大学路是一个开放式街区设计,短短700米就有6个红绿灯,路窄人行通道宽,非常适合“逛”,另外在瑞安只租不售的商业地产模式运营下,严格把控商户品质,日、夜经济的发展都很出彩,同时也成为上海夜经济部署的一条重要道路。

2、成都大学路

无独有偶,西南的中心城市成都,一条百年老路成都武侯区大学路重新规划后摘得2021年秋季“最美街道”第一名,迅速成为各大旅游网站,微博、大众点评、小红书上的网红打卡地。

大学路持成都所独有的公园城市理念,运用“微改造”方式构建以“文化街道博物馆、地方创生新模式和开放式文化交流先锋地”为一体的新旅游目的地。该区域的呈现将锦里、耍都、音乐坊、望江坊等武侯区内的都市旅游目的地串联起来,打造成城市文化新IP。

街道建设上116棵梧桐树分排两列,复古建筑、书店、咖啡店、小洋楼餐厅、杂货铺半遮其下,南侧的华西办公楼与校史陈列室均在2001年被列为成都市文物建筑。整个街区建筑以大面积灰色、砖红色为主基调,突出“民国风”,还提取了华西建筑特色元素,运用现代手法,新设了许多街区景观小品:游客可在行走中阅读感知的“时空之河”记录从1892年到2020年的华西坝历史、纪念广场、川话英语墙 、学殿影迹、自由会客厅等等。


成都武侯区大学路

文化街道博物馆将华西坝百年历史人文结合城市街道打造博物馆展陈体系,新科技的运用使得展览漫步道变成可体验的文化,整条街俨然成为一座人文气息满满的街道博物馆。

在项目招引方面,“不改变历史街区的文化风貌,而是寻求街区风格适配”的指导下,项目组引进了受读者喜爱的藏书阁读本屋,在一堆古玩中吃冰的幸会冰菓;三层独栋法式简餐吧「那个房间」,能喝咖啡的英伦复古风格时装馆SOARIN……20家特色店铺相继入驻,时尚与古老汇合,吸引着爱潮流又爱复古的年轻人。

百年醇厚的人文历史让这条马路因为故事性而出名,书屋、轻餐等新兴业态的引进又引入文化体验功能,慢消费有故事有情调的氛围,深得年轻人的喜爱,实现文化商业空间承载跨界交流,聚集人气。

3、东京下北泽

东京·Shimo-kitazawa(下北泽),常年被评为“年轻人最想居住的城市”,2019年更是被Vogue冠上全球十五个最酷最时尚的街区第一名。

比起东京给人纸醉金迷的刻板印象,下北泽赋予了城市另一种面孔。提倡低碳是下北泽人不约而同的生活方式,这里没有豪华跑车,没有高档奢侈品,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自行车车行和古着屋、古书屋。作为东京最大的「古着激战区」,对于古着爱好者来说,那些名字绕口又难记的古着店如数家珍。外头摆着一排排鲜艳亮丽的古着洋装,从连身裙、长洋装到风衣等一应俱全,这些古着不仅价格非常便宜,而且质量和卫生也相当有保证。



除了古着屋,街区还有很多的本土商贩,包括大量的复古商店,不同寻常的专卖店和年轻艺术家和工匠的小精品店。很多店里摆放着店主人在世界各地旅行时所搜集而来的珍稀品,从小饰品、玻璃器皿,到古董皮箱、黑胶唱盘机甚至二手乐器,每一件物品上都刻画着深深的岁月。


下北泽又有着“音乐街道”的美称,琳琅满目的二手唱片行、Live House林立,任何一间狭小的咖啡店都可以是乐队们表演的场所。每年七月中旬盛大展开的下北泽音乐祭,与在地商店街结合,从剧场至数家展演空间、咖啡厅、美食小贩等均共襄盛举,每届音乐祭都有着嘉年华般的热闹气氛,更如同在地居民们一年一度的温馨同窗会。

而当地居民与商家也都会卖力地守护着街区的各种文化,让下北泽不仅成为年轻人的街道,也是每个时代的街道。


03 城市级网红街区的打造模式

每一条街区开街之际总有一阵流量,但打卡的消费者新鲜劲一过,如何破除开街即巅峰,抛开情怀的滤镜仍能长久地火下去,成为需要面对的问题。

那么该如何打造可持续的网红街区呢?我们研究下来,一般有如下几种手段:

1、强化公共区域空间体验感

还原完整街区肌理,加强对公共空间的利用。街区是城市的重要肌理,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网红街道的魅力除了网红店铺,还有街道空间的氛围,梧桐树、自行车、鲜花、萌宠等一起成为街道最美的风景线。在街区的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挖掘就变得更为重要。通过设计强化空间的记忆点,举办集市、音乐戏剧、文化分享等各类活动,加强对公区空间的体验打造,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打卡点。


成都太古里

以台北·赤峰街为例。赤峰街位于台北捷运中山站与双连站之间,早年是老台北的打铁街,如今也还有一些五金行、汽车零件店铺。但更多的是近年不断冒出的文化创意小铺,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此外也有许多别具巧思的咖啡店、甜点店,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店,让这里成为处处惊喜的新兴文化创意街区。


赤峰街东至南京西路25巷、西至承德路街区的弄巷里,近来成为寻觅生活美学的热门去处,从赤峰街3巷一路到77巷,随意钻进不管哪条巷子里,都有服饰店、工作坊、咖啡馆彼此错落,乱走乱逛也有新发现,且在这些新兴店坊之间,老字号的烫金社、印刷行、茶行、柑仔店、麻油店,也依旧在守护着旧时光的美好。

随处可见穿插在巷弄里的造型各异的墙画、涂鸦。风格并非那种嘻哈美式,而是独有的清新韵味。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烟火气息与小资生活完美融合,富有内生动力的、可持续的更新是关键

新一批改造较为成功的特色街区,和传统街区最大的不同是在整体设计上更有创意,更关注生活体验感,有贴近生活的烟火气。比如文和友设计了大量有年代代入感的场景、市井化的消费,成都的猛追湾将文艺书店、品牌酒店、火锅店、服务邻里街坊的老式修面理发店融合在一起……

以南京为例,如果把夫子庙看成1.0时代,走的是传统景区的路子;老门东就是中间过度的街区2.0时代,以小西湖为代表的特色街区迈入了街区3.0时代,突出就地微改造更新的建设理念,强调创意设计,塑造互动场景唤起传统记忆,从观光式旅游到沉浸式体验到在地性生活,街区的建设思路、开发模式、管理方式都在不断改变。


成都猛追湾文艺书店(几何书店)

上海乌鲁木齐中路原称麦琪路,全线仅880米,却隐藏着数不清的品质小店,每一间临街店面都不大,走进店内才发现有惊喜……有更新后整洁的市场、牛油果阿姨、鲜美的阳澄湖、有地道的港式茶餐厅,也有网红的咖啡冰淇淋店、特色的潮流快闪店,每个人在这里都见到了街道属于他们的那一面。

上海愚园路经过六年多的更新改造,走红的店很多,关掉的店亦不少。“90后”开的潮牌集成店火了,特色书店却关了;运营方为居民度身定造的网红菜场黄了,居民对菜场的时尚设计并不买账,倒是从梧桐树下搬进室内的小吴鞋匠铺、小赵裁缝铺留存了下来。让人惊喜的是,这条路上开了30年的老伯伯内衣店、16年的兰之物语等小店在疫情和电商的冲击下依旧坚挺。


这也引发了运营方的反思,什么样的店才经得住考验?仔细观察,这一轮轮更新迭代中,能留存下来的店铺往往都是充满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的。无论是人气潮牌店,还是陈年老店,他们都与街区保持着紧密的链接,关照到了人的需求,代表着一方烟火气。

与大手笔、大尺度的城市建设相比,小尺度街坊的“烟火气”拥有丰沛的市井活力,虽然可能看上去嘈杂无序,但其实这是一种更复杂多元的有序。因为这是从市井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的,给城市带来一种“自下而上的、人性化的、能被感受和体验”的活力——本质上,活力来自由社会需求内生的动力。

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建设之后,今天的一些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已经进入到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从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在很多人看来,此时考验城市更新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即是否保持了市井活力,是否回归人的需求。人们希望能看到更多保有“烟火气”的更新,更多富有内生动力的、可持续的更新。

3、保留建筑原样实貌,并进行艺术化更新

在改造中保留传统格局和历史文化建筑,对历史建筑仅作修缮处理,既体现历史信息的真实性,让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街区文脉,又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与强度;适当增添新的功能性建筑,承担更多商业功能;并通过立面改造等手段,保持界面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使新老建筑在传统街区中和谐共存。


纽约曼哈顿·SOHO(苏荷),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的西南端,是一个占地不足0.17平方英里,居民人口约为6541人的社区。这里原是19世纪中叶工业化时代兴起的一个工业区,曾经兴建了大量的以铸铁为建筑材料的厂房。

二战后,纽约市的制造业衰退,苏荷区的制造商也纷纷搬离,留下的大车间因不适合居住而大多空闲。1950-1960年代,美国各地艺术家以低廉租金入住该区,把它们变成了生活空间和艺术工作室,俗称“统楼房”(Loft)。

1960年代,纽约的市长罗伯特瓦格纳作出了具有高度文化远见的决定:全部保留苏荷区旧建筑景观,并通过立法,以联邦政府的立场确认苏荷为文化艺术区。

其整体思想是充分利用苏荷区原有的文化氛围,做到高雅艺术与大众消费的结合,做到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的协调合作。在该政策的指导下,人们成功地改造了苏荷区,从此一个承旧启新的苏荷在纽约市诞生。

1982年,苏荷的画廊逾千,艺术家逾万,“新美术馆” 及世界顶级现代艺术馆 “古根海姆下城分馆” 先后落成,书肆、餐馆、咖啡座、时装店生意兴隆,一派文化气象纷呈,不少街道保留着19世纪鹅卵石地面,相映成趣。


苏荷的改造既保护了城市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旧建筑,又保护了艺术家们的创造空间,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城市中心的再增值。随着苏荷区文化的发展,经济也迅速兴起,除艺术品外,餐饮、酒吧、旅游、时装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如今,SOHO作为艺术区闻名于世,已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街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它兼具商业与艺术两块金字招牌。也不乏大品牌专卖店,却不像第五大道上的姐妹们那样高调且招摇。

4、业态迭代,注重文商旅多业态的跨界融合

街区商业在业态设置时应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如展示面更好、人流更聚集的外街部分可设置适合引流的休闲餐饮、咖啡饮品、品牌体验型店铺等;相对较为安静的内街可设置对环境要求更高的文化体验类店铺或是改造为兼具文化零售、餐饮功能的民宿酒店。在品牌选择上,应当新老结合,帮助老字号品牌焕新重获新生、新势力消费品牌打造特别门店融入老街。

在现代生活背景下城市街区将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居住街区,是满足新潮购物的商业街,也是周末休闲度假的景点;是外地游客网红打卡新地标,也是本地居民日常逛街购物休闲的新选择。文商旅融合已成为街区改造的新趋势,恢复部分街区原有功能,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另一部分则被改造为精品民宿酒店、品牌店铺甚至是高端住宅。多功能融合、新与旧融合逐渐成为优质街区打造标配。

04 结语

从这些特色街区可以发现,对传统城市街区的保护更新不应仅停留在对建筑实体、肌理格局等显性物质环境的保护层面,更应该充分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需求,准确把握街区的历史文脉价值,以居住社区城市化趋势为契机,通过对建筑风貌、业态、民风民俗、景观肌理、生态环境的全方位改造,促进街区的业态更新、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领易咨询

助力中国大消费产业升级

专注于文化、旅游、商业和房地产

文旅小镇策划咨询、旅游目的地战略咨询

文旅商业资产管理

产业小镇咨询、城市更新咨询、产业新城战略咨询

微博:邹毅_Brian

微信:brianzouyi

公司网站:www.linkeasechina.com


相关推荐

精品文章

房地产观察家

Copyright 2018-2022Linkease Business Consulting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17042号搜宜思可速云